近年来,海东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这一人大监督的重要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聚焦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统筹运用多种形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好“组合拳”,形成整体合力,人大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力求监督更有“高度”。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牢牢把握人大监督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保证人大工作与市委决策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来谋划和安排人大监督工作,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有响应,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关于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意见》,把握人大监督的定位、原则、重点、方式,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确保人民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0余项,开展专题询问4次、专题调研40余次,检查14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有为有力有效的“全方位”监督,推动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展现出了人大强烈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
二、科学确定监督议题,力求监督更有“准度”。市人大常委会遵循“选择好角度、掌握好尺度、把握好力度”的原则,紧密结合海东实际,瞄准监督工作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监督议题,进一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选题上突出“精”。始终坚持“少而精、稳而准”的理念,不谋贪大求全,不搞多多益善,紧扣全市发展大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使监督力量更加集中、效果更加明显。二是程序上突出“实”。监督议题建议提出前,各专工委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沟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议题的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等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再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作出决定,做到监督的目的、权限、内容、程序依法有据,严谨细致。三是目标上突出“明”。常委会在确定监督议题时,始终紧盯“对市委决策部署有利、对政府推进工作有助、对增进群众福祉有益”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明确监督的内容、方法、时限、步骤,确保监督一个议题,推动一项工作,解决一些问题。四是执行上突出“严”。监督的议题一经确定,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监督的事项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紧盯法定事项、依照法定程序、遵守法定要求,对“一府一委两院”严格依法跟进监督,避免图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充分体现人大依法行权的严肃性。
三、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力求监督更有“力度”。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刚性的路径和方法,在法定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据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专题询问办法、专项工作评议办法等监督制度,保证了人大监督工作于法有据、规范运行。同时,制定了《海东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的报告方式、审议程序、组织保障等,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出台《海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组成人员履职行为,严肃会风会纪,严格请假制度,切实提高了参会率,有效提升了审议质量。二是加强专题询问的监督“刚性”。常委会把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头戏”,在深化审议监督、增强监督实效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今年,围绕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进一步改进询问方式,增加了应询部门数量,由相关专门委员会集中进行问询;将询问前向应询部门全面提供问题的做法,改为只通报询问范围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在做好“下半篇”文章上下功夫,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有效增强了人大监督的权威和实效。三是加强“法律巡视”的利剑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把执法检查作为增强监督“刚性”的有力抓手,每年安排两到三个议题以执法检查方式开展监督。如:先后组织开展了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城市管理条例、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等多项的执法检查,同时配合省人大开展了消防法、义务教育法、慈善法和省宗教事务条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察看等形式,重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情况,从严从细从实加强对法律法规执法情况的监督。四是加强多种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如:常委会聚焦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连续六年听取审议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报告,并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绿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助推打好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备案审查工作信息平台,完善平台业务功能,依法对市政府报备的2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
四、紧盯发展和民生,力求监督更有“温度”。近年来,常委会紧盯全市发展和民生热点,持续开展监督,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致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报告。深化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和市政府部门预算综合绩效考评等报告。二是努力促进民生福祉改善。聚焦全市医疗保障、卫生健康、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化旅游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持续跟进监督,推动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持续开展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六年提升行动专项调研,助推全市义务教育教学实现均衡发展。先后开展农产品销售、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就医就业、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情况调研,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三是着力推进法治海东建设。听取和审议了市 “一府一委两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的报告,助推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关注“两院”司法体制改革,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报告,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推动群众合法诉求的解决。四是有力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督办力度,增强办理实效,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同时,严格实行重点建议督办制度,每年确定8—10项事关发展和民生的重点建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以点带面,聚焦发力,推动解决了一批人大代表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