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和群众所需所盼,依法履职行权,为推动全市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合格“答卷”。
一、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初心,书写好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新答卷”。市人大常委会对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找准人大履职的关键点、着力点、出发点,积极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人大力量。一是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助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针对我市近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问题,在无直接上位法和相关地方性法规可参考的情况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制定出台《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和自治规定固化为地方性法规制度规范,使之成为全国这一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为推动文明新海东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据统计,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累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500多例,为群众节约资金达1000余万元。二是着眼市域社会治理,以良法保障基层善治。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经过起草、调研、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专家论证会等环节,制定《海东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从基层建设、治理措施、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作出规定,将对提高海东社会治理规范化、法治化和现代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通过,法规文本已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待批准。
二、以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目标,书写好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新答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作为关注的民生重点,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筑牢民生底线,保障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瞄准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推动破解民生难题。组织相关专委会委员和部分省人大代表深入各县(区),以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社会福利政策落实为重点,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政策宣传普及力度不大、救助对象信息核实不准、部门协调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宣传等6条意见建议,推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更符民意、更解民需、更暖民心。二是助力残疾人权益保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配合省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青海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执法检查,详细了解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保障、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工作情况,并针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劳动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全市残疾人保障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三是紧盯老龄工作发展,促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青海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配合省人大对我市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掌握我市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服务、医养融合、产业发展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等情况,并针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快构筑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形成齐抓共管老龄工作,共同关爱老年人的发展格局。
三、以回应群众关切为宗旨,书写好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新答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回应群众重大关切作为出发点,把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发挥作用作为着力点,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落脚点,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一是围绕深化医保改革,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底线。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医疗保障工作情况列为监督工作重要议题,通过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开展监督,提出了积极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努力提升医保工作、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工作、持续厚植医保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的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办理,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医疗保障的社会化、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148.1万人,年度目标任务综合完成率99.18%。在全市二级医疗机构探索实施DIP付费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了我市DIP病种目录本地化及6轮住院结算医保支付模拟,我市已被确定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国家试点城市。二是抓好重点建议督办,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代表意见建议督办这个“牛鼻子”,每年将基层最盼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采用电话询问、现场察看,听取办理情况专题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办,力争让代表提出的涉及民生福祉的意见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其中对常委会确定的“关于在互助县松多乡松多滩建立一所幼儿园的建议”、“关于在农村设置定时集市的建议”、“关于把循化县确定为全省城乡养老示范点”等重点意见建议,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领办督办,并及时向代表进行答复,代表满意率达100%,有效助推了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