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人大新闻

海东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现“双百”

2025年以来,海东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扎实“督”、务实“办”上用情用力,确保建议真落实、代表真满意、人民享实惠。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58件建议办复率、代表满意率均达100%。

一是高站位部署建议办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把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作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途径,改变以往“人大交给政府,政府交给部门”的简单交办模式,首次探索建立“人大+政府”联合交办模式,按照事项权属,采取书面交、会议交“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精准交办。为切实推动市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对人大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对口联系承办单位跟踪督导,并确定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10件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人大分管领导督办、市政府分管领导领办。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办理工作,切实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各承办单位“一把手”认真负责,“定责、定人、定标准、定时限”,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切实将代表智慧转化为民生实效;各领办领导会同督办单位深入一线,通过现场督促和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等方式推进建议办理。如,通过对“关于支持乐都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的协调推进,目前已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寿光模式”蔬菜生产基地。

二是高标准把好建议办理关口。严格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办前有沟通,办中有反馈,办后有回访,形成闭环机制,确保建议办理既贴合代表初衷,又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确保代表履职与政府作为的高效协同办前主动联系代表,通过面谈、电话、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建议提出的背景、核心诉求与预期目标,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办理方向偏离,为精准办理奠定基础。办中定期向代表反馈进展,与代表沟通协商,重点说明当前工作推进情况、遇到的难点及下一步计划,邀请代表参与关键环节的调研、论证,确保代表全程知晓、深度参与。办后开展“一对一”回访,征求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对代表不满意的事项,重新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再次办理;对已落实的建议,跟踪后续成效,防止“一办了之”,真正把建议落到实处。通过这些闭环工作机制,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常来常往”用实实在在的“干货”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与人民群众民生期盼同频共振。

三是高质效转化建议办理成果。紧扣实效导向,将建议办理融入市政府工作全局,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惠及群众作为建议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办理成果从“纸面答复”转为“落地实效”,实现“办理一件、带动一片”的效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如,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加快融入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建议,我们充分依托“十大特色产业”和“六大基地”做足输出文章,构建“产加销”全链条发展体系,实现前三季度全市绿色食品销售7774.73吨、销售收入达7063.06万元;生态环保方面,围绕“关于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等建议,完成湟水河、黄河、大通河干流644个入河排口整治验收和重点支流332个入河排口整治,整治率达97.4%,黄河、大通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Ⅰ类,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民生改善方面,围绕“加大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支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建议,持续优化布局调整,市五中、市新民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力推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海东市)项目正式启用。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谱写现代化海东建设新篇章